举办了20多年的“春晚”历来最受欢迎的就是相声小品。在这个以语言取胜的节目版组里,南北笑星们造出的各种奇言妙语既能在舞台现场博得喝彩更能很快在街头巷尾流传。每年的流行语(当下时髦叫法为金句)几乎都出自语言类节目。远的有如“领导冒号”、“我叫不紧张”,近的有如“忽悠,接着忽悠”、“你太有才了”,等等,无不是当年风行一时的时髦口头语。这其中赵本山无可置疑是金句之王,但随着本山淡出“前场”,接班人们的金句创造力和口头影响力都有待考验。
今年春晚笑点
■相声《专家指导》
■表演:姜昆、戴志诚、周炜、郑健、李伟健
■介绍:姜昆蓝大褂外套橘红西服“混搭”亮相。他被其他四位扮演的养生专家、理财专家、收藏专家、情感专家的建议弄昏了头,最后发现他们都是满嘴跑火车。节目中,养生专家建议他从小年开始吃绿豆,今天绿豆汤,明天绿豆糕,一直吃到年三十。嘲讽了去年的热门人物张悟本。
■小品《午夜电话亭》
■表演:李小冉、邵峰
■介绍:小品讲述李小冉与老公吵架后离家,手机没电苦守在一个电话亭旁边,却与着急给家打电话报平安的出租车司机邵峰发生了一段段误会。小品故事情节简单,是时间最短的一个小品。李小冉的服装和手机链有可能延续去年牛莉的时尚风潮。
■小品《美好时代》
■表演:海清、黄海波
■介绍:海清和黄海波把热播剧《媳妇的美好时代》中的关系延续到春晚舞台。怀了孕的毛豆豆和老公余味经营一家彩票店,替朋友垫钱买了彩票的毛豆豆发现中了500万大奖。她和老公便一直在是否物归原主中纠结。结尾处两人问观众,这奖该不该领?最后主持人向观众介绍了节目中人物的原型。
■小品《“聪明”丈夫》
■表演:黄宏、陈数、孙涛、凯丽
■介绍:小品中,黄宏扮演的销售状元要和另一位同事争一套90平方米住房的奖励,虽然故事看起来可信性不强,不过“房事”作为百姓关注的焦点,容易引起共鸣。为了得到房子,黄宏和老婆陈数上演了一出假离婚,没想到两人偷聚时,遇到现在的同事和黄宏原来的情人“搅局”,最后黄宏差点人财两失。
■相声《独家录制》
■表演:何云伟、李菁
■介绍:节目脱胎于传统相声《学电台》,二人加入了不少现代元素。一开始,何云伟就模仿起刘翔从发令枪响到起跑到冲刺的全过程。此外,还模仿了不少“另类”唱腔,比如杨洪基的低音版《青藏高原》。
■相声剧《还钱》
■表演:冯巩、牛莉、小宋佳、刘金山
■介绍:冯巩和牛莉扮演的清洁工夫妇,为了归还失主的10万块钱,还得接受他们的重重考验。网络流行语依然受到冯巩偏爱,“你天才比我人才不就多了一个二吗”。小宋佳一头“红毛”出场,比电视荧屏上更灵动。
■小品《新房》
■表演:刘威、蔡明等
■介绍:以住房难为主题,讲述儿子借来一套房子想和女朋友一起蒙骗丈母娘,拉来农村的父亲打掩护,结果几个人最后还是穿帮了。蔡明玩起了时尚,不但衣着鲜艳,还经常拿出手机发微博。比小品更好看的是,四人在结尾处跳起了南非世界杯主题曲《waka waka》中的舞蹈,动感十足,掀起高潮。
■小品《同桌的你》
■表演:赵本山、小沈阳、王小利、李琳
■介绍:赵本山依旧是棉衣、皮帽的造型出场,典型的农村大爷。王小利与小琴是一对小学同桌,王小利经常得到李琳扮演的小琴的帮忙,因此有钱后想回报她,两人的误会来自一张银行卡——被王小利错拿成房卡,于是在赵本山面前上演了一出误会。
小品中最大的包袱集中在一封情书上,小沈阳今年的发挥空间更大,扮演一个呆头呆脑的傻儿子。
■相声《芝麻开门》
■表演:贾玲、白凯南
■介绍:贾玲继续嘲讽白凯南,“就你长那样,流氓都算一山寨的。”白凯南扮演网络上的著名草根拍客,贾玲则演绎了多段视频中的人物,一会儿是市场上卖刀的大娘,一会儿是公交车上无理搅三分的女乘客,一会儿又是北影厂门口怀着明星梦蹲点的中年妇女。两人一唱一和的表演青春气息十足,不逊于去年的表演。
■相声《一对一》
■表演:刘颖、浩楠
■介绍:两人在去年的央视相声大赛上凭借这个小品获得了一等奖。
《一对一》讽刺黑心家教,有社会热点。
刘颖在其中扮演的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伪家教”,一会儿教唱歌,一会儿教英语,完完全全是个大忽悠,每次都因为不懂装懂闹出很多笑话。
盘点历年春晚 流行语之最
从1983年到2009年,27年春晚历史中,除1983年、1986年、1987年、1991年和1993年没有语言类节目的流行语外,其他22年的春节晚会上,每年的流行语几乎都出自语言类节目。
1984年,马季在相声《宇宙牌香烟》中的一句“宇宙牌香烟誉满全球”不仅成为当年最火的流行语,黑龙江某企业还从中获得了灵感,真的推出了“宇宙”牌香烟。
1985年,陈佩斯、朱时茂带着《拍电影》登上春晚。“我王老五活了一辈子,还从没见过这么多的钱啊”成了当年的经典流行语。
1989年,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中的经典台词“司马缸砸光”成就了赵丽蓉。她此后在春晚上表演的几部小品也都受到追捧。赵本山、姜昆、牛群、冯巩,也纷纷凭借搞笑的内容和经典的流行语被观众熟知和喜爱。
最近10年,春晚“出产”的流行语被更广泛使用和流传。
2001,赵本山小品《卖拐》:脸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夫。
2002,赵本山小品《卖车》:忽悠,接着忽悠。
2003,赵本山小品《心病》:我这个心呀,是拔凉拔凉的啊。
2004,巩汉林小品《都市外乡人》:母鸡啊母鸡(“不知道”之意)。
2005,赵本山小品《功夫》: 这个世界太疯狂,耗子都给猫当伴娘了。
2006,赵本山小品《说事儿》:那是相当的……
2006,歌曲《吉祥三宝》:太阳出来,月亮回家了吗?
2007,赵本山小品《策划》:你太有才了。
2008,蔡明小品《梦幻家园》: 为什么呢?
2009,赵本山小品《不差钱》: 这个可以有、这个真没有。
2010,郭冬临小品《一句话的事》:你心里能不能阳光一点、他上厕所了、一句话能成事一句话能坏事。
春晚流行语 制造大户赵本山
从1990年开始,赵本山不仅每年不落地参加春晚,还创造了14届春节晚会的流行语。
1990年,小品《相亲》中,赵本山塑造小人物徐老蔫,他的老式中山装和“老解放帽”开始被观众所熟悉,而小品中堪称经典的语言也让观众回味良久。而从1990年开始,赵本山的小品越来越受关注,他极具乡土气息的表演,以及作品中紧密结合当下生活的内容,幽默的语言,通俗的笑话,再让赵本山一说,“笑果”加倍。正因如此,赵本山成为了观众心中最没有争议的小品王。而很多观众大年三十守在电视机前,正是为了第一时间一睹赵本山小品的风采,看完赵本山的小品才安然入睡。
赵本山小品中的经典语言广为流传:《我想有个家》中,“我叫不紧张”;《牛大叔提干》中,用幽默手段诠释“扯淡”;《策划》中的“你太有才了”,以及《不差钱》中“这个可以有”、“这个真没有”,都是传播广泛、名副其实的流行语。 J208